学院首页 | 学院简介 | 专本同读 | 培训考证 | 成人教育 | 校内培训资源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培训考证 > 职业技能鉴定 > 正文

双证书制度

一、什么是“双证书制度”

所谓双证书制,是指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必须参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国家就业准入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推行“双证并重制度”正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真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

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

二、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必然性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决定。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要求,高职高专学生需加强推行“双证书” 制度,要求学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校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考试。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

我国的职业学校是实施双证书制度的重要领域,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凭证,是他们走向社会进入职业领域的“通行证”和“金钥匙”。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复合型、创新性、高技能策划师。

三、高职高专学生持职业资格证就业的重要性

1、职业资格证书的窗口信息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窗口”,求职者通过这一窗口,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学识才能,而社会通过这一窗口获取求职者的自身技术和技能水平等信息。由于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密切,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的能力。使每一个具有就业资格的劳动者都能获得标明自身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的有效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它是一种实际认证信息,它的效用在于能够证明持证者在职业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如果说学历证书是求职者就业的一块敲门转,那么职业资格证书就是求职者打开就业之门的求职就业的“通行证”。因为求职者通过这一“窗口” 不仅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培训背景、工作阅历,而且还向社会展示出求职者个人对某个职业工种的一技之能,或对某个职业工种潜在的创造性。所以职业资格证书的窗口信息作用,使就业更容易成功。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成为劳动就业的有效途径。

2、职业资格证书的“桥梁”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连接“专业”与“职业”之间的桥梁,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顺利步入社会,走上理想就业的途径之一。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步入社会便发现自己手中的文凭—“学历证书”,因为它仅反映劳动者学业教育和水平测试的学识能力,与人们的直接职业劳动活动联系不密切,而没有想象的那么“闪闪”发光。由于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的“错位”,再加上因为“信息不全”而引起的市场失灵,手捧“金饭碗”且就业到处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工作,工资收入不高,还得不到其它的保障;只能在不断就业与继续学习深造之间徘徊,成为回避就业“而不愿意长大的一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的建设,架起了“专业”与“职业”之间的桥梁,实现了高学历层次向宽职业资格体系拓展,突出职业能力的宽泛性,通过必要的培训、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便可以从自己专业的“高学历”这一高平台上架起通向理想职业的就业桥梁,拓展与自己专业相似或相近的“职业”,为自己找到一个就业的支点,从而“撬”起自己的事业;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契机,成为创业的资本,实现双证就业。

3、职业资格证书消除市场信息不全的作用。

信息不全的作用指的是:如果用人方对其需要的求职者的质量和功能不能获得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市场体系就不会有效运行。信息不全,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对称上,所谓不对称,就是交换信息的双方,一方比另一方有更多的信息。如一个求职者对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比用人方要清楚得多得多;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做出负面的、逆向选择,这种选择引发“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低质品会把高质品全部驱逐出市场,导致市场的失灵。

职业资格证书由于与人们的直接职业劳动活动密切联系,它是一种实际认证信息,它的效用在于持证者在职业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在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上既是质量信息,又是市场信息,它对于消除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削弱质量信息和市场信息之间产生的负反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用人方对其需要的求职者的质量和功能信息的全面而准确获得,用人方支付的工资水平只能是“一分钱一货”,货真价实,高质品把低质品驱逐出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才会有效运行。

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必然性

从经济信息学角度看,求职者(卖方)把自己的信息递送给用人方(买方),这种信息叫做质量信息,而用人方(买方)通过证书这一窗口获取的信息叫做市场信息。从人力资源市场的角度看,求职者可以通过穿着整齐体面、言谈清晰简洁、举止礼貌周到等第一映像把自己的质量信息,以“弱”信息的形式传递给用人方,也可以用能够有效区别于他人能力的“强”信息传递给用人方。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有效区别于他人生产能力的信息,就是“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

从理论上来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市场三者之间,应该是一个同向运行的协同体,对比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中的专业设置“十九个大类,535个专业”与“职业分类大典” 中的“八个大类,1838+86个职业”,专业设置和发展远远滞后于新的职业分化,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双边出现了“错位”现象,导致人才结构性短缺的局面。主要表现为:第一,培养层次上错位,使人才有数量而无质量,出现人才“过剩”的假象;第二,与市场职业结构的人才需求错位,典型的是“有人无工作做,而有工作无人做”;第三,对公众需求的理解错位,社会发展规划,公众的“从众”心理左右了专业的冷热,导致了一些虚假的“需求”。第四,对市场的理解错位,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市场是高效率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的手段。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错位”现象,学历证书的局限性和应试教育竞争产生的教育功能“异化”,使“学历证书”代表的强质量信息与市场信息之间出现的偏差,削弱了学历证书的“强信息”的应聘功能,虽然我们不否认学历证书目前仍然是人力资源市场上被认为是最强的、最有用的信息之一,但是学生毕业就失业现象逐渐形成,并有上升的趋势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偏差的强度,取决于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仿真程度”。

与学历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密切,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每一个具有就业资格的劳动者都能获得标明自身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的有效证书,它的效用在于这种资格认证能够证明持证者在职业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它是一种实际认证信息。所以,职业资格证书通常不代表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代表职业活动的结果,它与实际生产更加贴近,它既是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上通行的质量信息,又是市场信息;它对消除市场信息不全,或者信息不对称,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正成为市场上的一种直接的强信息。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因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 的“窗口信息作用,桥梁作用,消除市场信息不全的作用。”和“强信息”的应聘功能,不仅能削弱文凭证书在质量信息和市场信息之间产生的负反馈,而且为用人方提供了模拟筛选信息,为求职者提高就业质量提供一张质量“保证书”;求职者不仅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培训背景、工作阅历;而且还向社会展示出求职者个人对某个职业工种的一技之能,或对某个职业工种潜在的创造性。实现了高学历层次向宽职业资格体系拓展,突出职业能力的宽泛性,所以“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就业更容易成功。